五十年后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演员现状

前南斯拉夫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拍摄于1971年,1972年8月30日首先在匈牙利公映,七十年代末在中国上映。该电影在中国一经上映,就风靡一时,影响了几个年龄段的人。“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更是耳熟能详的台词。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兼有枪战、武打、谍战、侦探片的元素,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画面扣人心弦、撼人心魄,极具视觉冲击力。

真假瓦尔特的徒手格斗,寺里的枪战,列车顶上的拼杀,汽车与摩托车的追逐,军火列车的大爆炸,手术室里的掉包计,被吉斯狠抽耳光的女叛徒,以及貌美如花的女游击队员阿兹拉在敌人的探照灯下中弹身亡、香消玉殒的场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吸引了当时前南斯拉夫大部分著名演员参与拍摄。包括日沃伊诺维奇、萨马基奇、保杨尼奇吉德拉和巴西奇等南斯拉夫当时最著名的电影和戏剧演员。

影片导演是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导演哈依鲁丁·克尔瓦瓦茨。继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之后,我国又相继引进了哈依鲁丁·克尔瓦瓦茨导演的《桥》、《夜袭机场》、《游击飞行中队》等三部影片,这些电影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中国观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科索沃七个国家。这样,《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不少演职人员就成了不同国家的人,有的人甚至死于国家分裂的战争之中。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电影演职员们如今生活得怎样呢?所我的了解,当时一众明星,只有两个电影中的小角色现在仍健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编剧及导演哈依鲁丁·克尔瓦瓦茨,1926年8月22日生于波黑,前南著名导演。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生于波黑,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共执导过40部电影,编写过20多部电影剧本。《桥》也是他导演的。克尔瓦瓦茨是生活在波黑地区的,非常遗憾的是,他的晚年比较凄凉,在波黑内战期间,作为一个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克族和塞族对萨拉热窝进行的长期围困中,他困食物短缺,1992年8月死于萨拉热窝……

他是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曲家,以创作爵士乐,歌唱节音乐,尤其是电影配乐而闻名,同时还是一名摄影发烧友。作曲家出生于斯洛文尼亚小城里布尼察 ,二战前在音乐学院获得过钢琴学士学位,战争期间曾经资助过斯洛文尼亚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后来参加了游击队。战后他组建了斯洛文尼亚广播电视爵士乐队,早期他很偏爱爵士乐,后来开始专注于创作电影配乐,为二百多部电影谱写过电影音乐,其中包括斯洛文尼亚,国外,匈牙利,瑞士,联邦国外,国外和国外等国家的影片。中国观众熟悉的南斯拉夫电影《桥》、《夜袭机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都是由他作曲并指挥的。

瓦尔特扮演者维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1933年出生在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科班出身的塞尔维亚功勋电影演员,年轻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毕业后从事线年,首次在拉多什诺沃科维奇导演的影片《帕夏的最后一个节日》中扮演角色从而一举成名。

从影半个世纪来,他一共参与了200多部影片的拍摄工作。成为南斯拉夫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之一。1972年,他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南斯拉夫全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金舞台奖。

日沃伊诺维奇善于塑造各式各样游击队员的形象,也曾扮演过革命者、工人、农民等角色,甚至还反串过女主角。

在南斯拉夫,日沃伊诺维奇享有“传奇式的游击队员”和“南斯拉夫银幕虎将”的称号。

与他卓越的演艺生涯“不相称”的是,“巴塔”的绯闻很少,可称得上是南斯拉夫“德艺双馨”的楷模。妻子朱莉雅娜是一名舞蹈演员,与“巴塔”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女儿是一名语言学家。

“巴塔”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电影演员,同时也是塞尔维亚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近年来,“巴塔”一直作为塞尔维亚议会议员,活跃在南斯拉夫政治舞台上。1990年他第一批加入了塞尔维亚社会党,近年被选为该党副主席(该党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洛舍维奇),开始有了施展政治抱负的更大空间。

日沃伊诺维奇在此前已经担任塞尔维亚议员将近20年。2002年8月他被推举参加塞尔维亚总统竞选,但以失败告终。用他的话说,人们喜欢演员巴塔,而不是总统巴塔;“由中国观众投票”,他才有机会当选。“巴塔”曾十次访问中国,称“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可见他在中国的影响力。最近一次是2007年。2016年8月22号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病逝,享年83岁。

史载“瓦尔特”原型瓦尔特·佩里奇为塞尔维亚人,战前在银行工作时加入南共,1942年成为南民族营长,1943年出任南共萨拉热窝市委书记。1945年8月6日萨拉热窝解放当日被迫击炮击中身亡。

影片中游击队的接头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流行语。南斯拉夫1974年播出的同名四集电视电影片长为160分钟,导演与主演均与该影片相同,当同出一辙。

“瓦尔特”在中国名气非常大,一次在中国访问时,接待他们的中国职工之家饭店大部分中年以上的人都认识他,所以没经接待方同意,就直接给瓦尔特换了套房。这样给接待方出了个难题:和瓦尔特当时议会议员地位相当的文化部长和“猫头鹰”,他们两人怎么办?好在他们都很宽容。而职工之家也确实没有一模一样的套房了。

吉斯扮演者留比萨·萨马尔季奇,塞尔维亚人。1936年8月19日生于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曾参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临时工》、《通过加丹加省的路》等影视作品。九十年代他和他的儿子成立了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在南斯拉夫联盟解体和塞尔维亚受到制裁期间拍摄了许多很好的作品,成为驰名欧洲的导演。萨马尔季奇2016年底接受过一次脑部手术,医生一度表示乐观,但因其患有慢性白血病多年,后健康状况逐渐恶化。2017年8月8日去世,享年80岁。

钟表店老板,老游击队员谢德·卡普丹诺维奇由拉德·马尔科维奇饰演,塞尔维亚功勋演员,贝尔格莱德演艺学院教授1921年8月10日出生,2010年8月10日病逝,终年89岁。

片中钟表匠饰演者拉德·马尔科维奇的表演看似总是很平淡,但却让人记忆深刻。他作为一位地下党员,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深知地下斗争的残酷性,不希望女儿从事这种危险的工作。在战争里,有些人牺牲、有些人叛变、有些人在等待,你是个姑娘,应该等待。曾劝他漂亮善良的女儿不要去充当激进分子,表情虽很平稳,但内心深深的父爱,很有感染力。

当女儿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后,他作为父亲的义无反顾的行动,看似不受组织纪律约束的擅自行为,但却将父亲失去心爱女儿后,那种绝望和痛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当得知敌人已设下了圈套,瓦尔特有极大的生命危险。而他在已没办法通知瓦尔特取消赴约的情况下,为了不暴露瓦尔特的身份,自己慨然赴这个必死的约会。

临行前,他对徒弟说:要好好地学手艺,一辈子都学得着。语气是那样的平淡,没有一丝的恐惧。从他慢条斯理的从挂钟里取下左,到他与周围的铁匠寒暄时的平淡如常的口气中,没有一丝慌乱,有的只是平常的一份静谧。

他掏枪击毙了假交通员后,缓慢的转过身来,坦然的接受敌人的射杀。而他倒下后,一群白鸽掠过教堂的上空,机枪声和鸽子翅膀的煽动声,加之一个由近逐渐拉远的长镜头,谢德弯曲着身躯躺在地上,悲伤和悲壮交织成的生命的交响曲,随着鸽子的飞翔,而让电影的震撼力释放的淋漓尽致。

瓦尔特助手苏里,由斯洛博丹·迪米特里耶维奇,1941年8月20 出生于塞尔维亚,1999年8月4日死于贝尔格莱德。58岁。

假瓦尔特康多尔:德拉哥米尔·博扬尼奇·吉德拉,1933年8月13日出生于塞尔维亚,八十年代死于贝尔格莱德。

吉德拉出生于1933年8月13日,代表作品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巧入敌后》、《绿山高地》、《南方铁路之战》,《黑名单上的人》、《出租车司机》等。

博扬尼奇·吉德拉从1962年至1978年作为制片人和主演参与拍摄了7部作品,中国观众熟悉的《南方铁路之战》和电视剧《黑名单上的人》,都有他的身影。

抓捕游击队员未果,反被瓦尔特套出卧底名单的阿克瓦里斯少尉(《桥》中打入游击队内部的猫头鹰)雷利亚·巴希奇,克罗地亚著名演员及资深政治家。1930年8月14日出生于克罗地亚,曾出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战争与回忆》、《桥》、《临时工》、《战争的命运》、《犯罪现场》、《归乡》等影片。

克罗地亚独立后曾担任众院议员。曾被联合国聘为“国际和平大使”。2017年8月7日去世,享年87岁。

被吉斯狠抽耳光并被假瓦尔特打死的女叛徒米尔卡:内达·斯帕索耶维奇,是一名塞尔维亚女演员。 她从1964年从影,在六十多部电影中饰演角色。1940年出生于塞尔维亚。1980年死于贝尔格莱德。

开摩托营救伊万的游击队员马里什(《桥》中被国外人包围,被达瓦多尼扔的炸药炸死的班比诺)由伊哥尔·加洛饰演。

伊哥尔·加洛1948年出生于塞尔维亚,现为克罗地亚著名导演暨演艺家。据说是电影制作组里面最年轻的演员,拍摄《桥》那年才21岁。

伊戈尔·加洛今年74岁,他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中,为数不多的仍在世演员之一。

年轻时的加洛英俊潇洒,被称作“南斯拉夫的阿兰·德龙”。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中,他分别扮演马力什和班比诺,这两个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班比诺为掩护小分队壮烈牺牲的那场戏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加洛的经历比较特殊,他是一位在克罗地亚成长起来的塞尔维亚演员。他出生在塞尔维亚的丘普里亚,在克罗地亚的普拉读高中,毕业后考入萨格勒布林业学院,当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家具设计师。

《桥》是他出演的第二部电影,片中他扮演陷入重围的班比诺。为了阻止德军士兵活捉他,扎瓦托尼将手中的炸药朝他扔去。在拍这场戏时,导演克尔瓦瓦茨几度喊停,实在不忍心继续拍下去。最后他临时给饰演扎瓦托尼的鲍里斯·德沃尼克加了一句台词,即在炸药出手那一刻说了一句:“别害怕,班比诺!”这句悲壮又震撼人心的台词,以及稚气英俊面庞上满脸泥水绝望的惊恐,深深印在了众多观众的记忆中。

受假瓦尔特的蒙骗,将17人名单交给对方,结果被假瓦尔特暗杀在街头的布兰科,由法鲁克·贝戈利饰演。贝戈利1944年出生在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当时科索沃仍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贝戈利最初是一名职业手球运动员,后来考入贝尔格莱德电影和戏剧学院学习表演。

贝戈利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饰演的布兰科,绝对是一个小配角,但他在南斯拉夫的名气,却比电影中的一些主角大许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外表俊朗的贝戈利,是南斯拉夫偶像级明星,有点像现在中国大陆的小鲜肉的存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他的影迷俱乐部。他出演了60多部电影,其中包括了曾在中国上映的《游击飞行中队》《黎明前到达》等。

贝戈利一直居住在贝尔格莱德,他把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南斯拉夫内战暴发,阿族与塞族的矛盾不断激化,他陷入了十分痛苦的境地。身为塞族的他被塞族人视为异己,他周边的阿族人又称他为叛徒。希望各民族团结的他,此时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困境中,演艺生涯也因此而中断。

北约轰炸科索沃期间,贝尔格莱德电视台连续多日播放二战题材电影,其中就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人们看着他扮演的游击队员为保护南斯拉夫领土与国外法西斯英勇作战时,塞尔维亚警察却敲开他的家门,要将他驱逐出境。

贝戈利最终回到了科索沃,他在普里什蒂纳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任教,并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多多纳剧院。

夜袭德军军车场的游击队员布尔吉(钟表店老板女儿的男友):弗拉丹·米拉希诺维奇(又名弗拉丹·霍列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于塞尔维亚,1993年在洛珊矶死于病症。

这部基本以男人为主的电影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女性,无益是游击队员布尔吉的女友,钟表店老板的女儿阿兹拉。

她虽然出场时间不多,但她的美,她为反抗法西斯而贡献的精神,当已经跑出了危险地域,但看到爱人受伤在后面时,不顾敌人的枪声,义无反顾地奔向爱人,在探照灯中被击中而缓缓倒下去的情景,让七十年代中国人永远难以忘怀。

阿兹拉的饰演者是埃特拉,她是一名犹太后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要演员中,她是唯一的萨拉热窝人,也是少数仍在世的演员,今年76岁。

埃特拉早年是一名模特,后来考入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毕业后回到萨拉热窝,加入了当地的一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话剧表演团体,出演阿兹拉这个角色时,她刚刚过完23岁生日。

打入警察队伍的游击队员斯特利(《桥》中的曼奈):约万·亚尼契耶维奇,1932年8月18日出生于塞尔维亚,1992年8月26日去逝,享年60岁。

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游击队员伊万做手术并与斯特利接头的米尔科维奇医生,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机智冷静地从敌人眼皮底下营救出身负重伤的伊万,并利用医院作为接头地点,帮助瓦尔特联系上了警察局卧底斯特里,他的那句“你家里曾经有人得过肺结核吗?”,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

米尔科维奇的饰演者是(《黑名单上的人》中的克吕格尔少校)斯泰沃·济贡,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功勋演员。他祖籍意大利,1926年8月出生于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因为参加反纳粹演出被意大利法西斯逮捕,因为还是孩子,就关在卢布尔雅那监狱。

1943年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后,他跟其他政治犯一道被押往达豪集中营。在那里,他学会了德语,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创造了有利条件。他扮演的纳粹军官惟妙惟肖,被认为“比国外人还像国外人”。

个子矮胖,伴成国外巡逻队到照相馆搜查,有点搞笑的游击队员,由达沃·安托利奇饰演,他于2004年8月12日去世,终年70岁。

“萨拉热窝公民们,最后一次向你们宣读公告,死者父母或亲友,快来认领尸体……”在广场宣读公告的德军特务,扮演者欧根莫西·韦伯,1923年8月25号出生在苏博蒂察的犹太人家庭。1995年8月1日去世,终年72岁。

他从小就接受犹太教,家中严格尊重传统习俗。他毕业于诺维萨德的贸易学院,在学校和家庭以及犹太教堂学习了希伯来语。

饰片头掩护假瓦尔特的铁道工人奥布伦的饰演者,是扎尔科•米亚托维奇,该演员也是前南著名演员,曾参演《黑名单上的人》等影剧。

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他才四十六岁,但看起来起码像超过六十岁的人,长得有点着急。他1926年出生,1998年去世,享年72岁。

冯·迪特里施的扮演者,《桥》里面的霍夫曼博士,名叫汉尼欧·哈塞,1921年8月31日生于国外波恩。当过工人和办事员,1938年进入柏林的莉莉·阿克曼学院学习表演,但战争中断了他的学业。他先是在帝国劳工团服役,继而加入了国外国防军,但还没来得及开赴前线就成了俘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员,在魏玛学了一年表演,成为东德德发电影制片厂所属演员剧团的演员。

他先在布格剧院演出,后在波茨坦的汉斯—奥托剧院当了几年演员,以后又到柏林的网民舞台和国外剧院参加演出。目前是德发电影制片厂所属演员剧团的成员。

他在银幕上主要扮演反面角色,在南斯拉夫不仅参演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还演出了《黑名单上的人》,角色都是党卫军军官。

1983年8月5日在前东德瓦尔肯塞(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勃兰登堡)去世,享年63岁。

哈根中校的扮演者,《桥》中的第531山地团团长费尔森上校,名叫威廉·科赫-霍格。

威廉·科赫-霍格出生在波兰,前东德演员,早在1955年,他就因在《漫长黑夜》一片中饰演者汉斯·洛宁荣获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诸多反面角色中,党卫军二级突击队中队长比绍夫上尉,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萨拉热窝保安处长,他在一年多时间里抓捕审问了100多人,仍然无法确认瓦尔特是否存在,以至于怀疑瓦尔特可能是个幽灵。最终,他押送的燃料车遭到游击队的阻击,但他恪守了一个军人的职责,眼看生命即将终结,仍然选择不跳车。其在去世面前的镇静,对职业操守的忠诚,令人佩服。

比肖夫上尉的扮演为罗尔夫·勒梅尔,原名罗尔夫·施普雷希特,1935年在国外东部城市科腾出生。年轻时当过建筑工人,也当过兵,后来考入国外电影艺术学院学习表演,职业导演。

2000年在国外柏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丧生,享年65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